自然景观之古树名木
唐桂:原植于许祖殿前天池内。据胡廷校《五桂合株记》云:唐贞观十一年(637)天师万振住持于此,“因梦中治贞观宠妃病”唐太宗赐道观名为“太乙观”,即种此桂。“后至明初,桂树枯残,朱道良当主持时,浇华池之水,喷之复荣,而于旁发生小桂,日渐繁盛,迨树出檐时,老桂枯而新桂生,今日之桂乃当日新桂,当日老桂已如超升者胎脱骨换矣。”又传为唐吕洞宾来此听松琴时,插桂以戏。朱良月以桂生处建殿。此桂曾经多次灾厄,直至1962年,因水大淹泡,抢救无效被毁。仅救下一小枝,延生至今。
罗汉松:未见文献记载,位于吕祖殿前天池内。有二说:一说为明万历间重修殿宇时所植;一说与唐桂种植年代相同。今树身二人抱围,根深叶茂,历经灾厄,仍葱茏生发。
苦楮树:位于谱东南丘坪上,原植于旧观门基前,一棵树身遭雷电击毁半边,一棵树身内已枯空,均仍生长常青。亦有二说:一说为明万历时所植;一说因植于旧观正门前,应早于元明即已种植。